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

间充质干细胞——重型新冠感染治疗新策略

东北国际医院 (3)次

68岁的李阿姨家住本溪县,5月7日开始出现发热,持续不退,而后逐渐出现咽痛、咳嗽、咳黄痰、恶心、乏力、周身疼痛等症状,于家中自测新冠病毒抗原阳性,口服奥司他韦、阿莫西林等药物未见好转。一周后,李阿姨在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受抗炎(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莫诺拉韦)及对症治疗,但发热持续不缓解,且咳嗽、咳痰、乏力症状加重,还出现了进行性加重的气短。复查胸部 CT 提示双肺炎症较前明显进展,当地医院又给予了丙种球蛋白与托珠单抗的治疗,但病情仍然在进展,而后转入东北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

入院查问病史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在吸氧10升/分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86%,立即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吸氧浓度80%,流速40L/分,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5%左右。根据患者病情,按照国家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继续给予抗炎、抗病毒、抗凝、中医中药等治疗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氧及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

患者体温恢复了正常,但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无任何好转,同时体内炎症指标白介素-6及乳酸脱氢酶等指标仍高居不下,淋巴细胞绝对数一直不升高,治疗陷入了僵局。且在入院3天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炎症仍然在进展,只有不断提升吸氧浓度才能维持住血氧饱和度,最高时需要给予100%的吸氧浓度。面对此种治疗窘境,等待患者的将是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甚至是ECMO,但是,若双肺的炎症没有好转,气管插管下的有创通气以及ECMO也将难以撤离,当务之急是找到其他的治疗手段。

▲(上)图1、2为患者病情进展过程肺CT

 

◁(下)图3为患者经治疗后肺CT

此时患者已经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托珠单抗、丙种球蛋白、中医中药等,似乎药物方面已经没有了更多的选择,呼吸内科兼重症医学科主任林育红决定给予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国内与国外的文献均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在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疗中具有缩短病程、减轻肺部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林育红主任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分别给予患者输注了三次干细胞,之后患者病情很快好转,每日下午家属探视患者时,患者都会告诉家人自己的状态比前一天更好。正如患者所感觉的那样,其化验指标也在迅速好转,吸氧浓度逐渐下调,临出院时患者呼吸衰竭已纠正,可以下床活动。在东北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与呼吸内科的精心治疗下,李阿姨战胜了病魔,重新开始健康生活。

间充质干细胞(MSC)经外周静脉输入到人体后,1 h内约50%-60%的细胞停留在肺组织内,3h后数量降至约30%,48 h后MSC会在肝脏和脾脏内聚集,10 d后仍可检测到细胞滞留。MSC 聚集在肺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营养因子,促进II型肺泡上皮细胞再生,改善肺部微环境,促进新冠损伤后肺泡上皮屏障的修复,对新冠病毒肺炎有治疗效果,此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见证了间充质干细胞的神奇。

供稿:呼吸内科

编辑:企划部

 

好医院  好医生

林育红

呼吸及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硕士学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6年,主要诊治疾病包括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及多种疑难及危重症疾病等。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工作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及多次院内嘉奖。在东北国际医院工作期间参与危重患者抢救340余次,在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与治疗、呼吸机的应用以及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曾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6部,主编1部。2019年在“沈阳市病例思维及操作技能挑战赛”活动中,取得呼吸内科专业第一名,荣获“专业技术标兵”称号。

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感染学组组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东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医学会第二届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医师协会第一届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委员,沈阳市医学会第八届呼吸分会委员。

 

Northeast International Hospital

医院地址

沈阳市浑南区天赐街2号

(奥体中心北门200米)

交通指引

乘地铁二号线奥体中心站下车(B出口)

公交V104路/浑河雷锋号/124路/334路

东北国际医院站下车

公交155路/150路/浑南新区一线

新华公寓站下车

咨询电话

024-82881111

生活始于健康

长按关注|东北国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