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R)的检查及诊断基本知识
磁共振(MR)的检查及诊断基本知识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共振原理的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磁共振是八十年代开始应用的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将人体各组织的形态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它所获得的图像异常清晰、精细,使医生如同直接看到了人体内部组织那样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避免了许多开胸或剖腹探查诊断的手术。它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X线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造影剂,不但可以做横断层扫描,还可以做冠状面与矢状面断层,这样可更精确判断疾病的部位。
MRI 检查的安全性
MRI 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内原子核在磁场内和外加射频磁场发生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非电离辐射成像技术。孕妇无明确检查禁忌。尽管对胎儿畸形、组织热损伤及听力损伤存在理论上的担忧,但基于现有数据,美国放射学会并没有针对孕妇或妊娠前三个月期间女性 MRI 检查的特别建议。
MRI 检查相关造影剂的安全性MRI
检查有时需使用对比造影剂,如钆剂及超顺磁性氧化铁等。妊娠期钆剂的使用目前尚存争议。主要是担心水溶性钆剂可进入胎儿循环和羊水中,并产生毒性或致畸性。尽管唯一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证实,26 名在早期妊娠期间(妊娠前三个月)接受钆剂的患者,并未出现围产期或新生儿期的不良终点,但基于理论上的担忧和动物研究数据,新版指南仍建议,仅在益处明显超过其潜在风险时才可选用钆造影剂。迄今为止,还没有动物或人体胎儿试验来评价超顺磁性氧化铁对比剂的安全性,也没有关于其在妊娠和哺乳期间应用的信息。因此,在需要使用造影剂时,目前推荐选用钆剂。放射性核素的化合物可以不同浓度及时期被分泌至乳汁中,同一化合物在乳汁中的分泌量也因人而异。由于有些核素分泌至乳汁后可产生有害影响,因此,哺乳期女性使用时,建议与母乳喂养和核医学专家共同商讨。钆造影剂排泄到乳汁中的量小于血管内使用剂量的 0.04%,而后者只有不足 1% 的比例可能被婴儿胃肠道吸收。因此,使用钆造影剂后不需中断母乳喂养,目前也没有其损害婴儿健康的报告。磁共振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而针对危害中国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妇科疾患—乳腺癌,通过磁共振精准筛查,可以帮助发现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过对头部及心脏等部位的磁检查,在身体健康尚未发出红灯警讯前,早期发现心脏病、脑梗等高风险疾病隐患。此外,磁共振还可进行腹部及盆腔的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子宫等均可进行检查,腹部大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真性、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四肢血管的各种病变。磁共振对各类关节组织病变诊断非常精细,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中枢神经系统可适应于: 脑血管病变; 感染与炎症; 脑部退行性病变; 脑白质病变;颅脑肿瘤;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病变; 颅脑外伤; 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脊髓与脊椎病变。
磁共振禁忌症
1、置有心脏起搏器者。 2、术后体内置有大块金属植入者,如人工股骨头、胸椎矫形钢板等。 3、术后体内置有动脉瘤止血夹者。 4、心力衰竭、不能平卧者。 5、昏迷躁动、有不自主运动或精神病不能保持静止不动者。 6、严重心律不齐者。 人工瓣膜置入术后,应用高场强(>=1.0T)扫描机。 7、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者。 8、重症糖尿病胰岛素依赖,用微量泵输入胰岛素者 。
MR应用于临床医学,帮助专业人员在了解人体疾病状况方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3.0T核磁的出现,更是将MR的价值更出色地发挥了出来。它以更快的扫描时间、更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帮助专业医生更加快速地锁定病人的患病之处。
上一篇: 茎突过长综合征